
养娃大计:再不给孩子规划教育金就晚了!

我有个朋友酷爱各种投资,股票基金房子样样都玩,唯独一项投资他非常讨厌——科技股。
我问他为什么,他说出国前,他爸把准备出国的钱投在了科技股上结果血本无归,本来期待满满的出国进修之旅只好作罢,这件事成为了他终身的遗憾,也成了一个父子之间的心结,所以他痛恨科技股。
实际上在这件事上科技股是无辜的,是因为没有做好科学的教育金规划才导致如此结果,如果这一切能够提前规划和安排,完完全全可以避免,也不会造成我朋友一辈子的遗憾。
1、规划教育金,越早越好!
趁早规划教育金,是由于教育金自身的5大特点,和1只“拦路虎”,一起来看看!
①教育金有五大特点
01 刚性支出:该上学就得上学,孩子不能输在“起跑线”上。
02 缺乏弹性:教育规划明确,并且费用相对固定。
03 周期长、费用高:在近20年中都要持续支出,累计金额大。
04 阶段性高支出:这类教育金需有提前准备,如大学教育金、留学费用等。
05 额外费用差距大: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相关花费差距很大,宁可多准备不能少准备。
②教育金的拦路虎
除了以上五大特点之外,规划教育金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不能忽视的,就是通货膨胀!
通货膨胀的威力有多大呢?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:
具体给孩子准备多少教育金各家有各家的打算,这里我们统一按照总费用100万来计算。
假设从孩子3岁开始陆续支出各种教育费用,如果通货膨胀率3%,按年复利计算:到孩子18岁时,现在的100万的价值将会提升到155.8万!
换个方式理解,假如你准备100万作为给孩子的教育金,但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,这笔教育金的实际缺口可能高达55.8万。
再来看看,如果通货膨胀率为5%会如何呢?
到孩子18岁时,这笔钱价值居然高达207.89万元!资金缺口107.89万。
而且,通货膨胀率越高,这笔钱最终的价值越高,现在储蓄的教育金就越“不值钱”......
那应该怎么办呢?
③趁早规划,为孩子添砖加瓦
教育金规划必须前置,提前规划马上行动。
如果0岁的时候规划,我们有近20年的复利增长期。
如果5岁的时候规划,我们有近15年的复利增长期。
不要等到临近一刻才去思考这件事,否则对家庭压力是非常巨大的,早规划早轻松!
下面这个公式可能会给你更直观的感受:
总教育金=本金*时间*利率
控制变量法我们都学过,在利率、总教育金额都确定的情况下,降低本金的唯一方式是拉长时间。
规划这笔钱其实就是规划一个保底目标,中等收益,但要长期有效,那么对应的工具就是储蓄险(增额终身寿险或者年金险)。
储蓄险这4个优点,就完美契合了规划教育金所需的全部要求:
1、长期正向复利3.5%,不受利率下行影响。
2、保证收益写入合同白纸黑字,安全。
3、可分期缴费,降低每一年压力,拉长到5年、10年、15年、20年任君挑选。
4、明确所属权,谁给谁买的,归属于谁,谁领取收益,合同里清清楚楚,避免纠纷。
2、如何规划教育金?
①我用一款增额终身寿险,来演示一下收益,你就知道为什么规划教育金要趁早了。
以0岁男宝,每年交10万,交10年为例,在孩子每个关键阶段减保取钱:
奶爸为了将来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,宝宝刚出生,就给孩子存了1笔教育金;
利用时间复利,花一半的钱,筹集教育金缺口:
☆大学4年,每年领10万,给孩子补充学费、生活费;
☆出国留学2年,每年领30万,孩子想去英国、美国留学也是足够的;
☆孩子30岁时,一次性领100万,给孩子结婚或创业!
30年间,100万的本金,总收益200万,足足翻了2倍!
而且账户里还剩5.8万给孩子继承,继续复利增值!
就因为早早存钱做规划,轻轻松松解决了孩子高等教育、成家立业关键时期的资金需要!
这才是富养孩子最正确的打开方式,孩子只管往前跑,家长随时有实力帮助他完成梦想~
②如果家长没有趁早规划教育金的觉悟,在孩子10岁时才开始每年交10万,交10年,在孩子每个关键阶段减保取钱:
大学的费用是刚性支出,从保单第8年开始,即孩子18岁时,家长就要一边缴费,一边取钱给孩子补充学费和生活费。
但孩子留学深造的钱就拿不出来了,到孩子30岁时,也只能取90万出来结婚或创业,账户里仅剩7.6万。
对比一下0岁和10岁开始规划教育金的情况:
可以看到,孩子教育金的规划如果启动晚了,就会牺牲掉孩子某个宝贵阶段的发展机会,即使能勉强给予支持,金额也大打折扣。
因此孩子的教育金要趁早规划,最好在孩子上小学前规划好。
具体买哪个产品
扫码问下规划师
3、写在最后
在教育内卷充分的现在,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主动去参与,而是被各种社会压力卷入到一场竞争当中去。
准备一笔钱的目的,是让在关键节点的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权。
比如18岁这个节点,读普通大学还是去名牌大学进修。
在22岁这个节点,是出国深造、创业、读研还是参加工作。
在人生的某些节点上,有一笔钱就可以多一个选择,我们无法预测小朋友志在何方,或者有什么才能,或者有什么理想;
不过在孩子启航之前,我们父母能做的,可能就是给他们一个助力。
至于之后的人生?需要他们自己努力了。